长大了感觉统合失调能治好吗?(一)
发布时间:2024/5/28 11:36:13 来源:唐山世纪星培训学校 浏览次数:150
什么是感觉统合障碍?
感觉统合障碍的通俗说法是:“儿童大脑发育存在轻微障碍”。 这可以通过康复感觉统合训练来纠正。 换句话说,感觉统合障碍并不是真正的疾病。
感觉统合障碍的孩子智力正常,但孩子大脑与身体各部位的协调性存在障碍,导致很多优秀的方面无法表达。
通常,孩子的感觉统合障碍在12岁之前就可以通过训练纠正。一旦孩子超过12岁,就已经定型,很难改变。
家长对感觉统合训练的误区
1 长大了,自然会变得更加协调。
说感觉统合失调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会好起来,完全是自欺欺人。 未能及时通过感觉统合训练帮助孩子进行调整,无疑为他们的未来设置了障碍!
如果孩子的感觉统合问题在12岁之前没有得到解决,那将是孩子一生的遗憾。 到时候,不要责怪孩子不认真对待事情或拖延。
这些都是感觉统合障碍遗留下来的问题,随着长大是无法治愈的。 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孩子小时候很聪明,长大后却表现一般。
请家长们及时走出这个误区。 毕竟,孩子的未来取决于父母的想法!
2 有问题的孩子才上学,我们的孩子都是正常的
有的家长认为感觉统合只是有病的孩子才需要的,我们的孩子不需要训练。 事实上,这种观念是错误的。 感觉统合不属于疾病范畴。 这只是一个行为心理学概念。
尤其是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中,父母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同龄玩伴的流失,感觉统合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锻炼,或多或少存在感觉统合障碍,但 有些人稍微无法表达。
感觉统合障碍儿童智力正常,但由于统合能力不足,智力水平尚未充分发育。
尤其是学龄期,语言能力和性格存在各种障碍,如:学习能力下降、语言表达能力差、心理成熟晚、情绪脆弱、自控力差、缺乏自信、无法与人交往等 。 人际关系不好等等。
3 要求速成课程
有些家长注重感觉统合训练,但认为有专业老师照顾宝宝就足够了,家长不用担心。
事实上,训练过程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 感觉统合训练短期内不会立即见效。 孩子要想有好的进步,需要长期稳定的训练。
此外,家庭训练也是感觉统合训练中最重要的部分。
父母应该多花点时间陪伴孩子,多给他们拥抱和按摩。 家长应按照老师制定的家庭训练方法,在家与孩子一起玩耍、学习。
家长注意!
1、感官之间存在“分歧”,无法默契配合。
一位7岁男孩的父亲曾跟我谈话,说他的儿子由于患有后天性感觉统合障碍,在学习上受到了很大的困扰。 老师说他上课总是分心,“不做作业”,“在学校遇到问题”。 他喜欢打里面的人,还经常攻击其他孩子。”……很让人心疼。
后来经过朋友的介绍和专业评估,发现孩子只是感觉统合能力不平衡。
2.罪魁祸首是父母过度保护
为什么孩子会出现感觉统合障碍? 除了一些先天性生理原因外,如胎位异常导致的平衡障碍、早产或剖腹产导致幼儿压力不足导致的触觉障碍、怀孕期间因不正确的用药、注射等对幼儿造成的伤害等。 。
主要原因还是父母“过度保护”、“过度爱干净”造成的。 家长过分注重卫生,不让孩子接触任何东西,极有可能造成孩子的触觉障碍。
很多家长在1岁以后就不让孩子自己吃饭,也不让孩子玩泥巴。 他们害怕肮脏和危险,不允许孩子接触新事物。 由于孩子接触的东西少,缺乏触觉刺激,他们的触觉适应能力就会降低。 越来越虚弱。
曾经有一个孩子,他的智商高达99.8。 当时他已经上三年级了,但眼睛还是时不时地呆滞,鼻子流下来也不会擦鼻子。 他只会侧身跑,仿佛随时都会倒下。
后来我了解到,这个孩子的家人害怕细菌,不让他与外界有太多的接触。 每天孩子坐车到了校门口,奶奶都会把他抱到校门口,交给老师。 ,那几步不让走,放学后还被放在车后座上。
过度保护、成人接管一切都会导致孩子失去自我探索的能力,导致孩子接收到的信息不完整。 一些不太理想的做法也会导致儿童感觉统合障碍。
有些家长太忙,陪伴孩子的时间较少,会导致孩子右脑的感官刺激不足。 过早使用助行器会导致儿童前庭平衡不良和头部支撑不足。
有些家长在宝宝出生后不让孩子直接学走路,不让孩子经历爬行阶段,导致前庭平衡障碍。 当宝宝躺在床上时,世界对他来说是平的,但当他开始爬行时,一个东南西北四面八方的三维世界在他的脑海中形成。
有些孩子做任何事情总是由父母做。 比如,当他们搭积木的时候,总会有一些家长过来打扰他们。 宝宝真聪明。 宝宝这样搭是不对的。 妈妈来帮你……这样,孩子的注意力就会受到干扰,手指的精细动作也无法得到锻炼。
其实,对于2岁半的孩子,父母可以让他自己去打水,自己脱鞋,自己整理玩具,自己完成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