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首页>>科普知识

香港七旬老人杀害自闭症女儿事件:悲剧背后的社会警示

发布时间:2025/7/8 8:47:29 来源:唐山世纪星特教学校 浏览次数:8

2023年,香港发生一起令人痛心的案件——一名70多岁的老人亲手结束了32岁自闭症女儿的生命。这一极端事件引发了社会对大龄自闭症患者照料困境照顾者心理健康的深刻反思。

一、事件背景

当事人:父亲:70多岁,长期独自照顾女儿,身心俱疲。

             女儿:32岁,重度自闭症患者,生活无法自理,伴有情绪和行为问题。

案件经过

此外,她于2017年左右被诊断患有自闭症,并于2021年被诊断患有强迫症、学习障碍和斯伯格综合征。同住期间,陈桂生、前妻和女儿常为家中琐事如清洁问题、物品摆放及洗碗等争执。

2022年3月7日凌晨约1时,陈先生与女儿再度因事发生争执。他当时打算上厕所,但女儿却站在厕所门前,声称:“我不让你小便”。

直至陈先生表示要用厨房内的桶小便,才获得女儿允许上厕所。

之后女儿发现陈先生没冲厕所且未放好拖鞋,便大声责骂他长达2小时,并用雨伞击打他8至10次。陈先生当时并未还手,只是叫女儿不要打他。

至凌晨3时许,两人分别返回各自房间。但陈桂生思前想后,最终“忍无可忍”,扼毙女儿。

父亲因不堪长期照料压力,选择极端方式“解脱”女儿,随后自首。

法庭审理时,他坦言“看不到未来”,担心自己离世后女儿无人照顾。

二、悲剧根源:被忽视的“隐形困境”

1. 大龄自闭症群体的生存困境

社会支持断层

香港及许多地区的康复资源集中在儿童干预,成年自闭症人士的托养、就业、社区融入服务严重不足。

家长担忧:“我们老了,孩子怎么办?”

家庭孤立无援:

该父亲曾寻求帮助,但社区服务无法提供24小时照料,短期托管机构名额有限。

2. 照顾者的心理崩溃

长期压力

睡眠剥夺、经济负担、社会歧视,导致照顾者抑郁、绝望。

研究显示,自闭症儿童父母的焦虑水平是普通父母的3-4倍

“绝望犯罪”现象

全球类似案件屡见不鲜.

三、如何避免悲剧重演?

1. 政策层面:建立终身支持体系

完善大龄托管服务

增设成人自闭症养护中心,提供过渡性住宿和职业培训。

经济援助

提高照顾者津贴,减免家庭医疗、康复费用。

2. 社区与家庭支持

喘息服务

为照顾者提供短期托管,让其有机会休息。

心理干预

开设照顾者心理咨询热线,定期家访排查高风险家庭。

3. 公众意识提升

消除歧视

通过媒体报道、公益倡导,减少对自闭症家庭的偏见。

邻里互助

社区组织志愿者协助购物、陪护,减轻家庭负担

四、给自闭症家庭的建议

提前规划未来

尽早了解本地成年自闭症支持政策,法律上明确监护权移交(如信托基金、亲属托管)。

建立支持网络

加入家长组织(如“香港自闭症联盟”),共享资源和经验。

自我关怀

允许自己寻求帮助,必要时暂时将孩子托管,避免情绪崩溃。

悲剧不应只留下叹息

这起案件不仅是家庭悲剧,更是对社会制度的拷问。自闭症家庭的困境需要政策、社区、公众共同关注与行动。

“照顾者的绝望,从来不是个人的失败,而是社会的亏欠。”
愿此类悲剧推动改变,让每一个自闭症家庭都能看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