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首页>>科普知识

普校老师缺乏自闭症知识,家长如何沟通?

发布时间:2025/4/22 8:08:26 来源:唐山世纪星培训学校 浏览次数:21

一、前期准备:了解与整理信息

  1. 梳理孩子具体情况

    • 记录孩子的核心特征(如感官敏感、社交沟通特点、学习方式等)、优势及挑战。

    • 准备医学诊断报告或专业评估结果(如已有)。

    • 明确孩子当前最需要支持的1-2个重点问题(如课堂注意力、情绪调节等)。

  2. 学习基础自闭症知识

    • 准备简洁的科学资料(如自闭症谱系的多样性、常见误解等),避免使用专业术语。

    • 推荐权威资源(如《中国自闭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报告》、联合国自闭症意识日科普视频等)。


二、建立合作式沟通

  1. 初次沟通:以倾听和共情切入

    • 表达认可
      “我知道您每天要照顾很多学生,非常感谢您的付出。”

    • 分享观察
      “我的孩子在XX方面有些独特,比如……,这可能是自闭症的一些特点,您是否注意到类似情况?”

    • 避免指责:用“我们”代替“你”,如“我们怎么一起帮他适应课堂?”

  2. 提供具体建议时结合教师视角

    • 将需求转化为可操作的课堂策略:
      例子
      “孩子对声音敏感,能否让他坐在离喇叭远点的位置?”
      “他可能需要更多时间理解指令,能否用图片或分段提示?”

  3. 借助可视化工具

    • 提供简单明了的“学生支持卡片”(如孩子喜欢的强化物、触发情绪的因素等)。

    • 分享成功案例(如其他学校采用的视觉课表、安静角等方法)。


四、长期协作策略

  1. 定期反馈与调整

    • 每周记录孩子进步和小问题,与老师共享。

    • 定期复盘策略效果,避免单向要求。

  2. 引入专业支持

    • 建议学校邀请特教专家培训或听课指导(可提供当地资源链接)。

    • 申请资源教室或影子老师(如有条件)。

  3. 正向强化教师努力

    • 及时感谢老师的微小调整,如“您上次用的XX方法,孩子回家后特别开心!”


五、资源支持

  • 工具推荐

    • 社交故事模板(帮助理解课堂规则)。

    • 情绪调节工具(如“冷静选择轮”图片)。

  • 机构支持
    联系当地自闭症协会(如北京星星雨、深圳守望协会)获取家校沟通指南。


关键原则
保持耐心,将沟通视为“教育合作项目”而非对立谈判。多数普校教师缺乏经验而非意愿,家长既是孩子的代言人,也是教师的盟友。通过持续、清晰的沟通,逐步推动理解与改变。